7月25日,国家数据局举办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,介绍相关情况和典型经验。国家数据局新闻发言人、政策和规划司副司长栾婕在发布会上表示,下一步,国家数据局将加大力度支持试验区建设,及时跟踪评估,加强经验总结,促进互学互鉴,实现“一地创新、全国复用”。
湖北省数据局副局长艾青松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,将加快出台《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推动设立数据产业相关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。
新闻发布会现场本报记者连润摄
湖北: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应用
艾青松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,将加大高质量数据供给。建立湖北省一体化管理平台,完成信息系统摸底调查,形成高使用价值的数据清单。指导行业龙头企业采集、建设、应用行业高质量数据集,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公共服务平台,为市场主体提供汇集、评测、撮合、开发等服务。支持武汉、宜昌等地重点发展数据标注产业,打造中部数据标注产业高地。
完善人工智能服务基础设施建设。今年3月,武汉实现湖北省41家算力机构400余项算力产品和服务、通算165万核、智算7909P、超算86P算力产品上架展示以及算力供需双方交易撮合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加快湖北省一体化算力调度平台、可信数据空间体系建设,提高数据基础设施服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,实现算力支撑、数据激活和产业赋能。”艾青松说。
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应用。艾青松表示,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经济、社会等领域智能化转型升级。推进具身智能大模型与人形机器人融合应用,依托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训练测试、数据采集、模型框架等共性技术服务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,加速产业集群发展,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。
加强政策支持。艾青松表示,将加快出台《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推动设立数据产业相关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,综合运用省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、省长江数字经济产业基金等引导作用,研究推出“算力券”“数据券”等政策工具,加大对算力和大数据产业发展、数据基础设施、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等方面支持力度,降低企业、科研机构算力和数据等使用成本。
多地聚力推动试验区建设
在布局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彭雪海表示,北京市以国家先行先试任务为契机,组织动员市场主体综合数场、可信数据空间、数据元件、区块链、隐私计算等技术方向,打造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。
“目前,已经建成全网智能检索、基于智能合约的自动分润和价值兑现、端到端数据交付控制、跨链跨域互联互通等6大核心能力,上架4500多个数据产品,在医疗健康、数字金融、消费信用等18个行业领域构建了近50个数据流通场景。强化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协同联动,实现‘网所联动’,持续接入各类可信数据空间、行业流通平台,完善升级流通交易体系。”彭雪海说。
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方面,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王爱学表示,安徽省以政策创新激活用数动力,在全国率先开展“数据券”“算力券”试点探索,发布市场侧“数据券”,安徽省数交所发布“数据券”助力计划,用于数据产权登记服务、数据交易、数据资产化补贴,发布政府侧“数据券”。以场景创新释放数据潜力,创新数据要素赋能主导产业场景,依托数交所建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、人工智能等七大特色行业专区,累计上线产品1084个。率先探索国企数据产品作价入股、民企数据产品增资扩股。
在推动数据产业发展方面,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吴启疆介绍,贵州省强化数据供给,将公共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摆在优先位置,畅通数据流通利用血脉。优化营商环境,制定《贵州省鼓励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》,整合了省级多支百亿级产业基金以及工信、科技、发改等领域数十亿元专项资金,对有需求的数据企业给予“真金白银”重点支持。
在促进海洋数据流通使用方面,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表示,下一步,山东省将发挥自身优势,打造全国海洋数据资源聚集中心,打造全国海洋数据流通交易中心,打造全国海洋数据应用示范中心,为数字中国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山东方案。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